信用貸款陷阱 8 大常見手法
在了解分辨信用貸款陷阱的 3 步驟前,秉持著「知己知彼,百戰百勝」的心態,貸速理財顧問建議大家先了解 8 大信貸陷阱常見手法,讓自己在未來面對類似的狀況時,心裡能有個底,不會一頭直接栽進去陷阱之中!
常見手法 1:信貸利率低到不可置信
通常而言,優惠低利率不是不存在,但卻是有期限的;又或者我們看到的低利率只是該貸款方案的「最低」利率。上述這 2 種低利率情形都是存在的,且正常、合法的借貸管道如銀行都會在下方揭露詳細資訊,如:優惠利率期限、利率區間(最低~最高)等。
但相信大家都看過,有些傳單、網路廣告會寫「保證 XX 利率 不看身份與聯徵」,且點進去廣告後也沒有相關細節揭露,這種貸款方案寫得不清不楚,又不看身份、聯徵,通常多為信貸陷阱。此外,廣告中可能會以分段式利率做誘導,超低利率可能只是前期利率低,後期則會大幅提升利率,考量到後期的利率調升,可能會忽略高額的總利息成本,大家就多多注意,千萬不要被騙了!
貸速理財顧問建議大家不妨多留意該方案的相關資訊,並搭配待會的信貸陷阱分辨 3 步驟,來分辨唷!
常見手法 2:貸款額度十分高
與信貸利率同樣,貸款額度也會被不法份子以誇張的廣告作為噱頭,好讓民眾上鉤。信貸的額度都是依照申貸者的還款能力、信用評分、聯徵紀錄來做評斷的;而詐騙集團時常謊稱能提供超高額度,甚至不需提供擔保品、聯徵紀錄等就可以貸款。接著,他們會在借款人上鉤後,要求繳納保證金或利息,並在收到款項後捲款潛逃,錢也難以追回。
常見手法 3:收取各項手續費
大家千萬要謹記,一般銀行機構都是在核貸後、確定要貸款,且簽約之後,才會收取手續費。事實上,許多詐騙集團也會利用民眾急於借錢、不了解申貸步驟、相關程序的心理,進而騙取民眾錢財。
最常見的便是在核貸的時候收取手續費,更惡劣者甚至會以律師、保險費等名義,要求貸款人先行分次匯款,等到貸款人發覺異狀時,想終止合約、辦理退款時,歹徒就會威脅貸款人繳納高額違約金,不繳的話就會請律師提告!利用民眾對法律的不了解和畏懼再度詐騙。
常見手法 4:文字遊戲
貸款合約中常有許多附件或合約細文等,是為了保護放款人權利和約束借款人的還款義務。但若放款機構非政府立案,或居心不良,條約中可能埋藏許多陷阱。所以,簽訂任何合約時,一定要詳讀合約內容,避免掉入陷阱,產生糾紛與麻煩!
常見手法 5:假冒銀行官網的釣魚網站
另一種常見的情況是,許多民眾點擊在非官方資訊區,如:某某社團、群組內假冒 XX 銀行的釣魚網站,並被釣魚網站上惟妙惟肖的官網樣式、吸睛的信貸額度與利率所吸引,最後在該釣魚網站中填個資,小則個資通通外洩、大則被騙取銀行帳戶資訊,讓詐騙集團登入網銀,將款項從帳戶轉出!
貸速理財顧問建議大家可以追蹤可以追蹤 刑事局 165 反詐騙 的 Facebook 粉絲專頁,看最新公布的釣魚網站名單,就可以避免掉入陷阱囉!
常見手法 6:簡訊、電話詐騙
不少人會收到由不明號碼所傳送過來的簡訊,簡訊往往開頭寫著「我是 XX 銀行 OO 分行的某某某,最近貸款有優惠⋯⋯,聯絡我請加 LINE!」等訊息,但大家千萬要記住,就算銀行業務有業績壓力,也不會這樣四處傳簡訊!
而同一時間也有不少人接到電話問說要不要貸款,有些不肖業者會偽裝為金融機構,誘騙借款人繳交保證金、預付利息等。貸速理財顧問融建議大家對這樣的電話時時刻刻抱著疑慮,倘若真的很想貸款,可以先向 165 警政署反詐騙專線進行求證,或是安裝來電辨識軟體 Whoscall 進行來電識別,讓你有效辨別來電的號碼、單位!
常見手法 7:假冒社群網站引流至貸款代辦的詐騙網頁
在社群網站與部落客盛行的現今,除了有為促進金流與金融資訊透明,以便民為主要訴求的社群網站崛起,也有許多宵小利用相同名頭,盜用頗有聲譽的社群網站頭貼、資訊,模仿他人用語發文,並在文章中挾帶盜版貸款代辦的網頁,藉此吸引他人點進網頁,在該詐騙網頁申辦登記,以此盜取受騙者的個人資訊,甚至誘騙金融資訊。不僅會使受騙者的個人資料外流,也有可能使金融帳戶被不法份子用作人頭帳戶,淪為詐騙集團的共犯之一。
網路上的資訊相當於雙面刃,享受網路所帶來的便利性同時,閱聽人也應該擁有一定的媒體識讀能力。在網路上使用或提供金融資訊時,再三注意網站的網址、引流的貼文等等是否具有官方認證、是否為正版的官網。以免無法達成原先的目的,反倒捲入詐騙的司法糾紛喔!
常見手法 8:低月付金陷阱
許多不實信貸廣告會以低月付金,也就是貸款每月需繳金額低廉的條件來誘騙消費者,通常在利率低的信貸中,月付金低是正常的情況,但要注意的是,若信貸的利率高且貸款期限長,也可能使月付金低,因此,低月付金可能代表著總利息高,或是需要長期處於還款狀態,最終所付出的成本會高於原先的預期。